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特斯拉作为电动车的鼻祖,中国又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,随着新款的Model 3在9月初的发布,虽然加价,但是依然不影响国内特斯拉粉丝的集体发声:新款特斯拉又够中国车企喝一壶了。事实真的像“特粉”所说的那样吗?国产自主品牌应该拿什么应对来势汹汹的特斯拉。我们接着往下聊。 首先来捋一捋特斯拉的优势,特斯拉作为一家科技公司,然后才是汽车制造商,他们对于新能源车内的各种智能化配置轻车熟路,他们拥有自主研发的D1芯片、超级计算机Dojo、神经网络学习系统等先进技术,为自动驾驶、空中升级、远程诊断等功能提供了强大的支撑。并且拥有3000多项专利技术,这些无疑为特斯拉的造车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。 光有技术还不行,特斯拉还能通过制造工艺的升级来压缩成本,通过一体压铸等领先技术,精简生产步骤、缩短生产时间来实现,单车成本为7000美元,还留有足够的降价空间。 国产自主品牌其实经过这几年的发展,在技术上已经是能够与特斯拉进行抗衡了,国产自研芯片,自己的车机系统,在关键技术领域甚至还比特斯拉强出几倍。那为什么在大部分人的心中就是比不过呢?该怎么做才能应对特斯拉呢? 一是品牌,提升品牌的知名度,不仅要在中国市场打出名号,还要在世界市场上有所作为,一些头部的国产自主品牌已经在做这件事了,在刚刚结束的慕尼黑车展上,中国品牌几乎是“霸占”了整个展会。 二是服务,提升品牌服务水平,打造用户运营模式。国产自主品牌在这个方面还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,需要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销售和售后服务,增强消费者的归属感和认同感,努力去促成营销理念的转变,不再是一味的“自嗨”,通过软件、智能等方法,不断增强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和粘性。 虽然特斯拉很强大,国产品牌面对的压力和挑战非常大,提升自身实力,实现差异化竞争。国产新能源车企需要在产品、服务、品牌等方面加大投入和创新,提升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,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。 |
2024-2-26
2024-2-26
2024-2-26